图8:杨鼎新担心的是:
图6中黑8在本图黑1虎是先手,白2必须补。
然后黑3跳点是先手,白4必须连络。接着黑5二路点是破坏白根据地的好手法。
至黑7二路爬,之后的攻防变化较为复杂,我就不一一阐述了。
大致的结论是:虽然也不是一眼就能看清,但白棋治孤的把握更大,黑棋相对比较吃力。
因为黑棋一旦攻击落空,全局实地将明显不足。
按理说,杨鼎新作为98年的新锐,这种地方应该会下得比较积极,那他为什么放弃了这个可以利益最大化的下法呢?
我觉得原因有三点:
1:杨鼎新的棋风特点属于均衡厚实型,擅长对大局的把控。因此一般来说,他不是被逼急了,不会轻易冒险。而此局面杨鼎新觉得自己形势并不差,所以多少给自己留了退路。
2:坐在他对面的时越,号称“场均一条龙”,这个江湖名号在潜意识里给杨鼎新造成了一定的威慑力,使得他在这里的判断抉择中多少受到了些影响。
3:据时越局后回忆,这时候杨鼎新时间所剩无几,即将进入读秒,所以他无暇细细斟酌。
以上三点中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第一点,杨鼎新的棋风特点决定了他在这一瞬间的抉择。
当然,他的判断在正常情况下没有问题,就算选择实战白136稳妥的下法,白棋形势并不差。完全可以和黑棋在官子阶段一争胜负。
只是杨鼎新忽略了一个小细节:
2
白204是败招?
图9:这是数手之后的局面,局面进入了官子阶段。目前形势非常细微。胜负只在毫厘之间。
杨鼎新白156一路扳,正常情况下就局部而言,黑只能在B位退让。
因为白A位吃掉黑三角一子是先手,白右下角是非常厚实的铁活棋形。
黑在C位挡住风险太大。
我估计杨鼎新也预计时越会在B位退让,如此白棋对继续收官是有信心的。
但时越在这关键时刻,真的是敢拼:
图10:时越黑157直接打住,要求拼死撑住2目。
对此杨鼎新绝对没有A位退让的心情,这种细微的局面,让2目是要命的。
白162、164先手提掉黑二路一子确保白角变厚后,白166开劫。
就局部而言,这个劫争明显黑重白轻。
因为黑棋打赢了劫争,最多提到B位,目数所得有限,对白角也没有任何伤害。而白棋要是打赢了,提在C位,黑右边阵势的实空将大幅减少。
虽然局后时越认为此时全局黑棋劫材有利,但毕竟未知因素还很多,而黑棋形势也不差,没有到非得撑住这2目不可的地步。
因此时越敢下出黑157,真是需要一定的魄力。尤其还是在世界大赛决赛的舞台上。
而从事后来看,黑157是本局的胜着:
图11:这是右下劫争进行数回合之后的局面。
白204冲找劫材,被称为是“败招”,因为这枚劫材把左边三角五颗子的气给撞紧了:
图12:又是数回合的劫争之后,当白232提劫时,由于之前白204为了找劫材与黑205交换(白三角和黑三角),导致白圆圈五子的气变紧。
黑233断成了绝好的劫材,而且这里白棋若是跟着应的话,黑棋之后还有不少劫材。
那白棋如果不应呢?
图13:白1闭着眼睛消劫,黑2先断再黑4断出是好次序。
由于白棋的气太紧,所以白3、5为了防止黑“滚打包收”而跟着打也是无奈之举。
以下至黑8长,接下来黑AB两点必得其一,白棋被黑反杀。
所以白1不能脱先解消劫争。
图14:面对黑233(三角一子)的绝好劫材,实战杨鼎新无奈之下,只好白234寻求最大利益化的跟着应。
白234这步棋的好处是:
牢牢吃住黑圆圈两子后,防住了黑A二路扳的官子手段。使黑233这枚劫材损了些目数。
但同时也留下了问题:
左上白大空里的味道因此变得非常不好,黑棋随便走走就有7枚劫材。
时越黑235先提劫,由于全盘劫材处于明显劣势,杨鼎新只好白236退让。
这是非常无奈而痛苦的决定,因为这样一来,等于承认当初白三角主动开劫以失败而告终,白在这个局部干损了4目。
然而杨鼎新的噩梦还没有结束,由于白234撑住目数损了劫材,时越仗着劫材优势得理不饶人,居然没有粘劫,而是黑237抢占大官子,继续强撑右边劫争。
白棋238提劫,虽然有想打赢这个劫争的心情,但是黑239以下的劫材太多了,白棋根本就不可能打赢这个劫。
无奈之下,白242只好收个官子,这样一来时越再次获利。
当初白234撑住的目数还是还了回去。
再次获利后的时越,看清了局势,黑243粘上解消劫争,见好就收。
右下劫争持续了40个回合后,终于落下帷幕。
时越成了这个劫争的绝对赢家。
棋局也没了悬念,几回合后,杨鼎新推枰认输。
那么当初图11中的白204冲找劫材,到底是不是败招?
图15:我和时越在局后探讨时都认为,即使白204不在A位冲找劫材,依然是白棋困难的局面。
因为白204(A位)冲之后,虽然撞紧自身的气,给了黑棋很多劫材,但自己也多了不少劫材。
不然白棋全盘几乎找不到一枚像样的劫材。
白1断虽然是劫材,但黑2顶后,白1明显是枚很损的劫材。
关键损完之后,由于黑棋上方有B位立等不少劫材;左边还有C位扑等劫材。
白棋全盘劫材还是不够。
所以白204不是杨鼎新本局的败招。
杨鼎新本局最好的机会是图7中的白136时:
白1以下先把左边白阵势全部转化为实地再说。
然后与黑棋一赌下方白三角大块的攻防。
AI们可是极力推荐白棋这个下法,而且都认为白这样下胜算在7成以上。
不过以我对杨鼎新的了解,他没有下出这个参考图,也是有一定必然性。
关于原因,我在图8中已经分析,这里再总结一下:
1:杨鼎新的棋风比较均衡,行棋厚实,比较善于对全局的把控。所以他在有选择的情况下,不会轻易贪空而将棋下薄涉险。
2:他的对手时越,在江湖上号称“场均一条龙”,攻击力极强。这个技术特点,使杨鼎新在选择时更要慎重。
3:从时越这边得来的消息,当时杨鼎新时间所剩无几,无暇细细判断,所以这时候本能的反应更能主导他的选择。
除了以上三点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:
杨鼎新觉得自己形势并不差,所以在一把决胜和放长线周旋这两个战略选择上,他对后者显然更为自信和有把握。
只是他最后倒在了时越黑157这步极具魄力的强手上,要时越当时稍微退让一下,没准这棋杨鼎新就拿下了。
杨鼎新的很多对局,都是靠他全局的掌控力和厚实的棋风,兵不血刃的拿下对手。比如这次LG杯半决赛完胜申旻峻的那盘棋,是他的经典之作。
但同时,他很多时候也会因为行棋过缓而落败。就像这盘棋中的白136。
所以棋风就像人的性格一样,没有绝对的好坏。
只是我觉得,真到了世界决赛的舞台,杨鼎新同学可能需要再豁出去一些,有些时候,大胜负真的是要靠赌的,毕竟大家水平都差不多,想要不冒风险地拿下比赛,可没那么容易。
而时越黑157这步为了2目而强硬的打住,是本局最精彩的一手。
虽然时越觉得自己有把握,但也只是有把握,还远远没到绝对看清的地步。
再加上当时黑棋形势并不差,没有到非打上去不可的地步。
所以时越这步棋敢下上去,是需要一定魄力的。
这让我想起了一盘经典名局:
这是20年前,1999年第三届三星杯决赛五番胜负决胜局。
决战的双方分别是中国的马晓春和韩国的李昌镐,前四局双方打成了2:2平。
这关键的第五局,到了后半盘官子阶段,执白的马晓春稍稍优势。
这时候,李昌镐在白122(白三角一子)扳的时候,不顾自身A位的弱点,黑123(黑三角一子)强行打住拼死硬撑2目。
大家可以看出,黑这个打住太拼了!
李昌镐是真豁出去了。
而就是这拼死一搏,使得马晓春在之后的进程中连连犯错,痛失好局。
这盘棋也成了两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分水岭。
围棋顶尖高手在世界决赛中的对决,90%是靠实力,10%是靠运气。
但由于顶尖高手之间的实力差别极为有限,所以很多时候,决定胜负的往往是10%的运气。
而10%的运气,往往是靠对局者自己冒着风险争取来的。
就连拿了17个世界冠军的李昌镐,有时候也需要争取这10%的运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