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奇略研究所
没有最好的定式,只有最合适的定式
Hello大家好,精准提升在奇略,欢迎来到奇略布局思路精讲。
话说在近期的文章中,我们经常提到“没有最好的定式,只有最合适的定式”这个概念。
那么在今天的文章中,我们以图中这个形状为例,来聊聊除了定式招法以外,还有哪些方面可讲。
从而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定式,并根据周围配合来进行合理选择。
方向与配合
首先最基础的东西,是定式的方向与配合。
比如同样都是在萌新阶段就学过的一间低夹点三三定式,图中这个方向黑棋右下外势可以与右上遥相呼应,在右边经营大模样。
而双方若是换个方向来下这个定式,这样黑棋右下与右上是各玩各的毫无配合,以后得从零开始发展势力。
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会发现,有时即便是一模一样的定式,稍微旋转一下方向便会产生如此大的区别!
那么如果把周围环境全都换一遍的话,差别多半就更大了。
因此在选择定式时,周围配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用喜欢or能掌控的方式进行随机应变
当白棋通过观察周围环境,察觉此处重点是限制黑棋模样发展后。
接下来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大家开始用各自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的。
例如在大部分普通棋友所在的中低分段,白棋往往会用跳出的方式来直接压制黑棋。
白棋的理想图是黑棋继续往前无脑下定式,这样白棋不仅成功压制了黑棋右边的模样发展,同时还使黑棋前面的A位大跳守角成为配合不佳的“坏棋”。
那么相应地,黑棋无论是前面把单关跳改成大跳,还是在后面白棋A位肩冲时进行变招。
总之黑棋同样也是不能无脑下定式,而是需要根据右上配合来做出改变。
而到了中高分段,白1除了跳出以外,还有图中这个魔改版的点三三定式。
当白棋领悟棋局重点是右边大模样后,便可通过牺牲下方效果,省略A位扳粘迫使黑8多补一手。
总之虽然采取的方式不同,但我们能感受到它们都是在用自己喜欢or能掌控的方式来限制黑棋的模样发展。
出场率与有趣的招法
一般来讲,出场率越高的常见定式,对方下错的概率也就越低,反之亦然。
因此除了效果以外,各种变化的出场率其实也会影响实战中的使用效果。
例如白棋除了常见的AB等下法以外,白1也算是“可以考虑的下法”之一。
对此白棋的理想图是像图中这样,在角里招法不变的情况下,使白1反夹悄悄远离了黑方厚势。
而过程中黑4若是选择右边,白1虽然看上去步子迈大了,但黑棋却拿它没办法。
这样白棋在右边少做了A与B的交换,效果同样不错。
总之由于白1较为少见的缘故,于是在第一次见白1的情况下,很少有棋友能准确走出AB乃至脱先等招法。
那么相同的道理,之前这个变化白棋7-9一方面是能悄悄支援右边。
并且对方如果是第一次下这个变化的话,会很容易像图中这样,被白棋在右边借助▲的余味轻松治孤。
通过这两个例子,我们会发现虽然有时理论上效果都差不多。但出场率较低的下法,实际更容易使对方出现失误。
那么除了悄悄调高对方的游戏难度以外,我们有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较为有趣的招法,来降低自己的游戏难度。
比如在图中这个反夹的定式中,黑10是局部以及模样配合的急所要点。
黑1如果不长而是脱先的话,白棋在右边可以愉快地进行先手交换。
这样黑棋不仅外面的头被白4给拍回去了,并且右边▲两子也跟着变软了。
由于黑棋的主要目标是经营右边的大模样,于是黑1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手。
不过接下来的问题在于:白棋如果较为配合地用ABCD等方式补棋,那一切好说。
而白若是脱先抢大场的话,黑棋以后要如何在下方动手呢?
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会发现:虽然理论上黑棋在下方会有一些利益,但因为游戏难度较高的缘故(许多人很难在一个准确的时机,用犀利手段在下方动手),所以实际上黑棋很难达到理论上的那个效果。
因此有时我们可以尝试用类似黑1这样的有趣招法,来降低我们的游戏难度。
对此白2如果依旧是长的话,那么黑3便可脱先,后续白4并不成立。
而白1如果只是在外简单打一下的话,这样与左边相比。
白棋不仅在里面少了A位尖的先手,同时黑棋外面还从软头变成了硬头。
这样黑棋仅凭一个细节上的改动,便解决了之前不想在A位长的烦恼。
而白2若是针锋相对低选择脱先,黑棋后续可以根据情况,找机会在A位附近行棋。
总之当一个局部“走哪都差不多”时,我们不妨尝试换个次序或选择其他变化。
这样除了能降低游戏难度or使棋局变得更有趣以外,还能使我们更快地理解并掌握这个定式。
毕竟俗话说得好:如果你能理解并掌控定式变化,它是你的延伸。而若是对其不太了解且对局中经常要用它,那你是它的延伸……
做出改变
最后按照惯例,我们再来一道开放思考题↓
面对白1肩冲,黑棋在变化选择上可以做出哪些改变呢?
对此大家可以把您的招法思路,发在评论区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。
好了本期文章就到这里,精准提升在奇略,我们下期再见。